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心悸属于什么疾病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该病。
西医认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中医认为: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分类及常见疾病: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05中医内科学02心系疾病01心悸02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
大多数的心律失常,以心动悸为主要表现,属于“心悸”的范畴。心悸跟心脏的气血阴阳不足有关,属于虚证,也多跟气滞、血瘀、痰浊、火热等相关。
虚证的心悸,多会伴有面色无华、神疲倦怠、头晕乏力、睡眠不安的现象,多跟素体亏虚,操劳过度,伤及心脾,气血暗耗有关系,中医最适合炙甘草汤,有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养中焦健脾胃;生地黄、阿胶、麦冬滋养阴血,充养血脉;桂枝、生姜温阳通血脉。以上多个药物共同使用,能够起到滋补气血阴阳,最有利于心神。
炙甘草汤不只是用于心悸,而体内阴血阳气虚损,气血不足,心脉四肢经络失养而导致的乏力、面色无华、身体瘦弱、夜卧不安、大便干结,脉虚弱者,皆可应用此方,能补益阴阳气血,鼓动血脉充盈。
如唐宗海:“此方为补血之大剂。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枝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 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血证论》)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