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根据形式与体裁的经验音乐的美丽不包含以下哪一方面

2025-03-13 11:39:27家庭观念1

一、根据形式与体裁的经验音乐的美丽不包含以下哪一方面

《鸭子拌嘴》表现出了音乐中: 古典音乐体裁的美丽。 《鸭子拌嘴》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它是一首清锣鼓乐,属于中国古典音乐,由当代享富盛名的打击乐作曲家安志顺创作于1982年。这首乐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民间流行的《鸭子拌嘴》,通过充分运用音色、音量、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对比变化,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二、四川的剧种是什么

川剧是以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为一体而构成的剧种。主要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流行。早期的川剧有川西、资阳、川北、下川东等不同的支派。目前川剧的主要流派有:旦行的浣(花仙)派、丑行的傅(三乾)派、武行的曹(俊臣)派等。川剧的表演特点是真实细腻,幽默机趣,乡土气息浓厚。川剧的一大特色是运用托举、开慧眼、变脸 、钻火圈、藏刀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舞台多彩而神秘的气氛。此外,川戏锣鼓在营造川剧音乐氛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的锣鼓有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七方,由小鼓指挥。川剧的角色分工甚多,有生、旦、净、末、丑、杂等6类。川剧的剧目众多,有2000余种。代表剧目有“五袍”、“四柱”和“四大本头”之说。“五袍”即《青袍记》、《绿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四柱”即《碰天柱》、《水晶柱》、《九龙柱》)、《五行柱》。“四大本头”是指《金印记》、《琵琶记》、《红梅记》、《投笔记》高腔4大本。

三、动画片《大闹天宫》的音乐赏析

《大闹天宫》更把民族风格的完成推向极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大闹天宫》的民族风格是一种浓重、华美的格凋,就像中国民间的喜庆乐曲一样,给人以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动作依据来自于中国戏曲之国粹——京剧,全套京腔京韵的音乐和鼓点更使《大闹天宫》锦上添花。音乐效果特别采用民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产生浓郁民族风味,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成就。宏伟的场面、奇特的形象、绚丽的色彩等等,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主要表现为造型的装饰美。正如设计者张光字所说:“不要做吸墨水纸,光吸而不化,学而不用,成无用矣。”在表演风格上,《大闹天宫》主要运用程式化的风格,强调夸张性和规范性。影片不仅在人物动作表演上吸取了京剧的程式动作,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将尾音拉长,表现了动画片的?特点。同时在音乐上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乐调,运用了戏曲的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使锣鼓点同人物动作和镜头的衔接、转换相得益彰,又使人物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起有伏,浑然成体,民族风味十分浓郁。影片从中国古代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敦煌壁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民间皮影、玩具以至于印度绘画等方面的相关艺术形式中汲取了丰富养料,创造了具有特定历史和地域风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创造出一种既民族、又新颖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法则。本片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评论:“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过杰出的美术设计,而成为一部拥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影片的导演万籁鸣在现代动画电影史中的地位,通过该片应该得到国际性的承认。

四、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

什么是戏曲音乐?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说得清楚。顾名思义,戏曲音乐是指戏曲里的歌唱与伴奏。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除了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现象外,并不能使我们得到什么新的东西。戏曲为什么要有音乐,为什么没有音乐就不成其为戏曲?戏曲音乐又是怎样的一种音乐,它与其它种类的音乐形式又有什么不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简单的答案是无法回答的,而这恰恰又是我们为探讨戏曲音乐的特性所必须了解的。

为了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我们还是先从戏曲艺术的特点、戏曲与音乐的关系谈起。

戏曲是一种戏剧,从艺术分类上说,它属于戏剧的范畴。但话剧、哑剧、歌剧、舞剧等也都是戏剧。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知道,以上各种形式的戏剧,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音乐相结合的,如歌剧、舞剧皆是,可称为音乐的戏剧;一种是并不与音乐相结合,这以话剧最为典型,可称为非音乐的戏剧。虽然,近代的话剧也常利用音乐来加强气氛的渲染,但这除了可以丰富话剧的表现力之外,对话剧艺术的基本特性并不发生任何改变。因为无论有无这种音乐,话剧都仍然是话剧。但对音乐戏剧来说,情况便不同了,无论是歌剧或舞剧,一旦没有了音乐,它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戏曲,也属于这种音乐戏剧的类型,不过却是一种中国式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戏剧。它同样不能没有音乐,虽然它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同歌剧、舞剧的区别十分明显。

中国戏曲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是怎样形成的?是基于戏剧与音乐的结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降的,它总有一定历史的、传统的渊源。中国戏曲的来源,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综合,即古代的歌舞、说唱与滑稽戏。这本来是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各有自己的表演节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三种艺术形式逐渐汇合到一起了,从而形成戏曲。歌舞本来并不表演故事,后来却逐渐加进了故事情节;说唱本来只是以第三者的身分叙述故事,后来却搬上舞台以剧中人的身分表演故事;滑稽戏本来是以说白和动作进行表演,后来也逐渐加进了歌舞的成分。这样汇合的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把歌唱、舞蹈、念白、戏剧表演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戏曲。这个汇合过程,是歌舞、说唱的表演逐渐戏剧化,而戏剧表演又逐渐歌舞化的过程。由此可见,中国戏曲在形成之初,戏剧与音乐就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了。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一部中国戏曲史,也是一部戏曲声腔演变史。所谓声腔,是指为戏曲所采用的、以某个地区的民间歌曲为基础构成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性色彩的曲调群,或称曲调系统。中国最古老的两种戏曲,宋代的南戏与元代的杂剧,都是用歌曲演唱的,但由于它们兴起的地区不同,南方与北方的歌曲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形成为两支不同的戏曲声腔,即南曲与北曲。南北曲的进一步演变,便是明代南曲四大声腔的出现,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它们各具不同的风格,是南曲流传地区扩大以后,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四大声腔的互相竞争与消化,促进了明清两代戏曲的繁荣。在这以后出现的梆子与皮黄,又是作为两支新的戏曲声腔兴起的。这种新声腔是民间音乐的发展成果,它们又陆续繁衍出许多新的剧种,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影响和推动着近代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产生。这个历史说明,戏曲发展的每一进程,都与戏曲音乐的发展直接相关联;历史上每一剧种的形成,又总以某一声腔的兴起、变迁为标志。

中国戏曲的剧种众多,现在有三百多个剧种。由于各地方言不一,各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典雅如幽兰的昆曲,还是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以及田园牧歌式的花鼓戏,高亢激越的梆子,低回委婉的越剧,在风格上均各不相同,绰约多姿。这风格色彩上的差异在哪里?首先在于音乐。

人们常说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因为它包含有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各种成分。这每一种成分都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但当它们进入戏曲以后,就又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音乐发生了关系。

就以戏曲的文学而论,它的艺术结构方法不同于话剧,就因为它是与戏曲音乐的结构相联系、相适应的。戏曲的文学需要有唱词,而唱词就是一种与音乐相联系的文学形式。即使是戏曲的念白,也不同于话剧的台词,因为戏曲念白除需具备性格化、动作性等条件外,也还要求它具有音乐性,读起来好听,并且能与音乐相配合。

戏曲剧本的结构形式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一番演变。无论是元代的杂剧或明代的传奇,剧本的结构形式都是以长短句的曲牌为基础构成的分折(或分出)形式。从南北曲开始到现今的昆曲、高腔,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但到了清代,自从梆子、皮黄出现以后,剧本的结构形式却变为以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为基础构成的分场形式了。何以会有这种变化呢?这也是与戏曲音乐的发展相适应的,因为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由早先的“曲牌联套”体演变为“板式变化”体了。前者是以一支支完整的曲牌作为音乐结构的基础,一折戏必须由若干支曲牌组成一套曲子;而后者的结构基础则是一对互相对称的上下乐句,一段唱腔则是这一对上下乐句多次的变化重复。一场戏的唱腔,可以有数十对或更多的上下乐句,也可以仅有一两对上下乐句,甚至完全没有唱而全由念白构成。由此可见,戏曲文学形式的变迁,与戏曲音乐有多么密切的联系。

我们再看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表演要运用唱、念、做、打诸种艺术手段,这每一种手段都与音乐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唱,本来就是一种音乐的表演手段,这自不待说。念白虽不是歌唱,却要有音乐性,要求它在声调上、节奏上有抑扬、有顿挫,能与歌唱相协调。至于做功、武打,这都属于形体动作,但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又不是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而是具有舞蹈性的表演,它是强烈的、夸张的、富于节奏感的。因此这种形体动作与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融化于音乐的节奏之中。传统戏曲表演要求演员熟悉锣鼓经,亦即各种锣鼓点子的组合形式,身段动作要与锣鼓经合拍;熟练的演员离开锣鼓的配合就觉得无法动作,情绪无从发挥,也就是这个道理。

唱、念、做、打这四种手段各有不同的特性。但它们又是如何综合在一起,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在这些手段之间,音乐是一个联系的纽带,通过音乐的节奏,起着统一与协调的作用。同时,戏剧的进行要讲舞台节奏,戏剧的情节、情绪的各种变化发展,戏剧矛盾的起伏跌宕,需要通过或强或弱、或张或弛的舞台节奏来体现。不仅一出戏中场与场之间要有这种变化,即使某一段表演或某一段唱腔之中,在节奏、速度上也需有种种不同的变化。这一切又是通过音乐来体现、来调节的,音乐把全剧的节奏统一贯串起来。

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是一种音乐的戏剧。因为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它渗透于、贯串于戏曲艺术的各个方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52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