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不能统一真正原因?
一、北元不能统一真正原因?
第一大主要原因,大搞藩属国制度,致使政权分化。
跟西周的分封制很接近,类似今美国的联邦制度,属众星拱月。可时间一长,随着血缘的淡化与距离的存在,就日益分离。其中,威胁最大的则应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
第二大主要原因,大搞人种歧视,即四等人制,致使汉蒙矛盾激化。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人最高贵,色目人次之,原南宋地区的南人最没地位,最受打压,获得最憋屈。这样为元末南方百姓起事埋下一大伏笔。
第三大原因,穷兵黩武,不注重休养生息。元朝的战争大约可分五个阶段:1206-1253年为灭西辽、西夏、金国、吐蕃、大理等国的阶段;1253-1279年为灭南宋的阶段;1280-1284年为镇压复宋起义的阶段;1285-1349年为对内镇压起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阶段;1351-1368则为元末农民起义阶段。
第四大原因,内政不稳。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特别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25年中( 1307年至1333年)就更换了36个皇帝,更加造成时局动荡不稳。
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因?
首先,家长自身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他们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其次,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从来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三、东周的统一原因?
西周时期,周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可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由此历史也开始了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
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四、秦朝统一的原因?
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1、秦商鞅变法促使秦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秦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攻势。
3、秦统一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的。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全国大一统,人民普遍厌战。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各个阶级、各种阶层的人们都希望统一。
五、西晋统一的原因?
西晋王朝占据当时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民心向背程度来看,西晋相对东吴政权来说,政治上还是较为清明。另外不能否认西晋王朝中的部分将领的军事领导才能。
六、东周统一原因?
随着齐王田建被俘,就标志关东六国已尽数为秦所灭,当初的七雄就只剩下秦这个“雄”虎之国了。此时,秦王嬴政三十九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政治成熟且踌躇满志又志得意满。当前线将领把这个捷报以六百里加急快马传递到咸阳时,得此佳音秦王嬴政他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内心深处,他忍不住默道:苍天保佑,祖宗显灵!幸福来得太快,都来不及品味。嬴政就第一时间奔向太庙,告成功于祖宗,希望九泉之下的三十五个祖宗也能与他一起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
嬴政,十三岁继位,由于年龄太小,庄襄王临终就托孤于相国吕不韦。然而,随着小嬴政一天天长大,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一步步收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他成了真正的秦王,而且还成功逼干爹吕不韦饮鸩自尽。纵横秦国政坛十多年大佬吕不韦的倒台,免不了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不过,凭借自己超高的政治谋略和雷霆万钧的手腕,嬴政迅速平息了国内纷乱。可能是建功立业心切,待国内局势稍稍稳定后,秦王嬴政就急不可待向他的臣民吹响了统一战争的集结号。于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中国历史就出现这么一串秦灭六国的兼并战绩表:前230年秦灭韩,前229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魏,前222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前221年秦灭齐。至此,战火不休,纷乱不断了550年的中国大地,再一次归于一统。此后不久,秦始皇还脑洞大开,别出心裁,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称谓:皇帝。因此,嬴政也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
七、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1. 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2. 秦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 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
八、唯物和唯心不能统一是什么原因?
唯物和唯心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由于这两种观点的本质不同,所以它们不能统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从精神到物质,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在本体论方面,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在价值观方面,唯物主义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价值是主观存在的,是个人意识的产物。
因此,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它们无法统一。
九、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
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十、1871年德国统一的原因?
在1860年代前半段,奥地利与普鲁士都互不相让,全力争夺整个德意志的代言权;两者都坚称自己能在国内外保护德意志的利益。在石勒苏益格-菏尔斯泰因问题上,普奥两国也都是全力争取,平分秋色。
1866年战胜奥地利之后,普鲁士得以至少在国内行使其权力代言德意志各邦并保护各邦利益;反观奥地利,则是将其注意力转至巴尔干半岛的所有权争夺。
1871年击败法国,确定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邦国中的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威廉一世被拥立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掌控了整个帝国的领导权。南部诸邦应1871年5月10日签订之《法兰克福条约》,官方名义正式并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至此普法战争宣告结束。德意志从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变成一个联邦制国家,功臣不仅仅有俾斯麦。统一之所以成功,还要归功于神圣罗马帝国治下时的法理合作,再加上经济方面关税同盟的存在和实施。此外,自由派领导的1848年革命,冯·隆对军队的重组以及毛奇发挥出的战略智慧等,这些都对德意志的政治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