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一、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二、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中华传统道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
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
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
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三、传统文化家庭介绍?
(1)、以传宗接代为最终目的的生育观。
在中国古代重视宗族传承的观念下,家庭的首要目的在于传宗接代,以实现继嗣。
(2)、尊卑有别的家庭伦理观。
传统家庭被父权、夫权笼罩。在传统社会,子女对父母言行的绝对遵守或遵从。“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3)、源自父权社会制度的从夫居居住观。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可知女子以出嫁为一生归止之所,称于归。
(4)、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观。
《礼记·内则篇》有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女不言外指的是女子不接触家庭领域之外的社会,女子一旦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就是其本分。姑且不论传统家庭观中的不合理成分,单就其对我国传统家庭发展而言,指引作用,无出其右。
四、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礼仪吗?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五、传统文化价值包括?
我国自古一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见这种“礼仪文化”深远,那些个前贤先哲们将“知礼”作为个人修身的重大命题,把做一名“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国传统礼仪称谓各异、形式多样,而其核心价值理念可归为孝、敬、雅三字。
孝行
孝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子女长大成人之后,理应用“孝行”来表达感恩之心。子女对于父母的孝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礼记》说:“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唯”和“诺”都是应答他人召唤的声音,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比较短促,回应的速度比较快,而后者是拉长了腔调的应答,回应的速度也比较慢。很显然,前者的回应比较积极,后者比较怠惰。因此,孝顺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召唤,一定是“唯而不诺”。不但如此,如果手上正拿着“业”,就是写着老师传授的学问的木版,一定要先放下;如果正在吃东西,要先把食物吐出来;赶快到父母那里去,也许有急事,怠慢不得。如果内心没有敬意,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传统文化“孝”
《礼记》又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凡是深深敬爱父母的人,脸上必然会有和气、愉色、婉容,而不会有厌烦之心、恼怒之色。
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不是高层次的孝。高层次的孝,不仅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不让父母无谓地操心,还要为父母增光,不辱没父母的名声。《礼记》说:“善则称亲,过则称己。”有了善行就归功于父母,有了错误则要归咎于自己。
敬尊
《礼记》言:“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里的“自卑”是自我谦卑的意思。“自卑而尊人”,是中国人彼此交往的重要原则,只有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处处尊重对方,社会才会进入高度和谐的境界,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
人们所谓的尊敬
这一思想贯穿了古人生活之中的各种行为礼仪。比如,对于人的容貌、神色等方面的要求,古人称之为“礼容”。《礼记·玉藻》中说:“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居闲的时候,体态舒缓平和。如果要去见自己尊崇的人,立即会整肃仪容,容色谦敬无比。
说到做客,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着对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中说,士与士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礼物,常见的礼物是雉(野鸡)。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很难抓到活的野鸡。用雉作为见面礼,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在先秦时期的礼仪活动中,礼物常富于道德隐喻,礼物不怕菲薄,礼仪的核心是增进彼此的情谊。
雅言
中国的礼貌用语大多是从经典里面提炼出来的,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礼仪场合说话,善于使用雅言,不仅得体而且有书卷气。
文明雅言
传统的雅言当中,祝人长寿常用的词语之一是“竹苞松茂”,这个词出自《诗·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苞”是竹根。竹子是连根丛生的植物,一荣俱荣。而松树则能凌寒斗雪,四季常青。后人取此句成“竹苞松茂”一词,比喻人的根基像竹子那样稳固,枝叶像松树那样茂盛。晚辈每每用“竹苞松茂,日月悠长”为长辈祝寿。
古人不仅在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中处处渗透着“自卑而尊人”的君子气象,在书面交流中也十分注意礼仪规范。比如魏晋时期的书信写法,一般包括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等几个部分。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用语会有相应的区别。
比如,《孝经》说:“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所以给父母写信,常把“膝下”一词转化为对父母的提称语。传统书信的落款也大有讲究,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之前注明身份,如儿、学生等。此外,还要根据彼此的关系再缀上“启禀词”,比如对长辈用“叩禀、拜上”,对平辈用“谨启、手书”等。
六、家庭亚文化特点?
特征】:
1.
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
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
3.
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
【简介】: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
七、我国传统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澳门历史城区
八、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以下内容关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的解答。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
2.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3.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
4.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5.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6.《诗经》《楚辞》。
7.如四大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8.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9.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10.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11.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12.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13.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14.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15.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6.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7.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8.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
19.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呕欠涛"。
20.古玩器物: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21.饮食厨艺:茶。
22.茶道。
23.酒文化、八大菜系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等。
24.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
九、中国传统家庭美德包括?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不仅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还与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风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爱护幼年子女和全社会的少年儿童,关心下一代,这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的一项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
十、我国传统工业有何特点?
高超的工艺水平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突出特点。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一直是世界贸易中的主要工业品,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和大量的财富。然而,中国却并未因此率先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因为手工业对工艺性的追求对手工业的发展起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利弊得失值得今人思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