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态度 > 正文内容

80后的民间艺术表演作品(80后的民间故事)

2023-10-14 06:59:17工作态度2

80后的民间故事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齐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我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貌,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明白命令后都用心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但是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但是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80后民间故事概括

中国民间故事感想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80后的民间故事1400字内容

。《易妖》上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形象的解释了现在一个农村古语,这个古语叫做“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从字面上解释,这句话非常好理解,也就是说一只狗在家里不能养超过八年,一只鸡在家里不能养的超过六年,否则的话,这些狗和鸡因为长时间和人接触,渐渐的就通了人性,早晚必定成妖,做出祸害人间的事情来。

《易妖》中的故事是这样讲的:话说古代有一个有钱人家,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个家的老主人以前是一个贫穷人,白手起家,从他创业一直到他家财万贯期间只有一条白犬陪着他,因此他和这条白犬感情非常深厚,常常寸步不离,富翁有什么烦心事也常常告诉这条白犬,家里人把这条白犬当成第二老爷伺候着。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有钱人暴病而亡,家里人非常伤心,就厚葬了他,但诡异的是,就在同一天,家里人发现那条白犬也不见了。当时大家觉得,可能他和老主人感情太深,不忍心看到老主人离去,于是就走了,也没有怎么多想。

但是一年之后,死去的老主人突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把家里人都吓了一跳。经过老主人的解释,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当时他是生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的状态很像是死亡,但其实只是暂时休克,幸好路过一个有道行的道士,看出来他是假死,于是出手救了他,他为了感谢那个道士,亲自伺候了道士一年,这才回到家里。

家里人信以为真,欢天喜地的把他迎了回来,老主人回家之后似乎精神更加焕发了,对家族的生意那是得心应手,赏罚分明,家里没有一个人不服气的,这天正逢老主人80大寿,他多喝了几杯,于是就睡着了。

家里人正在欢庆,突然一阵阴风吹来,屋内漆黑一片,仆人赶紧掌灯去寻找老主人,但是一看坐在太师椅上的,一条白毛老犬,嘴里酒气冲天,这个时候家里人才知道,原来老主人早就去世了,这一切只是这条白毛老犬在作祟而已!

当然了,我所讲述的只是《易妖》中的一个故事而已,类似于这种光怪离奇的故事,在这本书里面讲述了很多,并且大家想一想,在三国两晋时期,并没有科学不科学这么一说,百姓都十分迷信,因此信以为真。而且不光是百姓相信哦,我们常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很多君王手下也有钦天监之类的机构,什么夜观天象,什么七月流火,其实都是一种迷信而已,和老话说的“犬不八年,鸡无六载”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人也喜欢养宠物,狗的生活环境大大提高,如果狗的寿命都在15岁以内,也没有见过哪只活过8岁以上的狗就成精成妖了,大部分都是很听话的呀!但是这本书里面说的有一句话是没有问题的,这句话就是“事出反常必为妖”!

80后的民间故事大全

读完《人参雀和赶山王》这篇故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

他趁王敢和松梅在房里说话的时候,把房子点着了火,不一会儿就把房子烧落了架。铜大钱看着烧落架的房子,心想,叫你不卖,烧死你们。忽然,从火堆里飞出两只小鸟,带着满身的火球飞向山货庄,火借风势,山货庄着起了大火.就听远处传来:“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紧接着就听到:“王敢哥哥,王敢哥哥。”

  从那以后,长白山里多了两种鸟,一个是王敢变的叫赶山王,一个是松梅变的人参鸟。

80后的民间故事100字

炎帝是中国神话故事中很有名的人物,对中国古代的许多方面都有着贡献。因此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炎帝的故事,其中尤以他教授人们种植农业和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治病而尝试草药最为出名。

据说在女娲造出人类之后,并没有教授人们任何的生活技能,一切都要靠人们自己去钻研。看到人们生活痛苦他不忍心,于是就想教人们种植农作物。

恰巧当时刚好有很多的稻谷从天而降,他就将这些五谷杂粮全都种在开坑出来的土地之上,当这些粮食作物成熟之后分发给农民,教会大家种植方法,就这样所有人都会了这样的粮食种植,从此不用再受饥饿的痛苦了。

80后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纪晓岚任侍郎时,和王申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喝酒。席间,和王申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王申借谐音在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想讨好和王申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道:“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

  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搞得和王申与御史狼狈不堪。

80后民间故事动画片

古时候,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

  他两口子专靠捕鱼过活。

  他们织大网捞鱼,做浮筒钓鱼,钻进深潭里石岩底下摸鱼。

  小夫妻的日子过得挺甜。

  有一天,中午时候,太阳在天空照耀着,他们钻进溪水里摸鱼。忽然,轰隆一声,大地震动了,河水也震动了,在水底下看不见东西了。他们急忙浮上水面,啊!太阳不见了,天上黑墨墨的,地下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手拉着手爬上岸,高一脚低一脚慢慢地走回家。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两夫妻在大门口月光下补鱼网。又听得轰隆一声,地面上的石头和房子都跳动起来。月亮一闪就不见了。天黑墨墨的,地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慢慢地推开大门,回家睡觉。

  从这天起,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日夜黑墨墨的。

  大尖哥和水社姐只好烧起柴火在家里做事,点燃松蜡下溪捕鱼。

  不久,田里的禾苗黄白黄白的,长不起来。山上的树木也低垂着黄白黄白的叶子,萎萎缩缩的。

  花不开了,果子不结了,鸟不叫了。

  虫在哭泣,家家户户在唉声叹气。

  大地上黑里墨悄的。

  大尖哥坐在溪边瓮声瓮气地对水社姐说:“这种日子怎么过啊!”

  水社姐顺手抓了一块石头扔下溪水里,叹一口长长的气,说:“不光我俩的日子难过,所有人们的日子都难过啊!”

80后民间故事汇

民间故事很多,其中有一个是牲口生日

“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吃顿炒大米饭”这这话是指导林县民间给牲口做生的习俗而言。传说,元末,贫苦人家的儿子朱元璋,终日给财主放牛,每天连猪狗食都吃不饱。有一年七月十四晚上,财主在家里吃喝赏月,朱元璋却在山上饿的肚子咕咕直叫,便和伙伴将一头牛杀掉用柴烧着吃了,他把牛尾巴插进山缝,谎说牛钻山缝了。次日财主来山上一薅牛尾巴,真的“哞哞”地叫了几声。从此以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成了牲口的“生日”。这天东姚、任村等乡还相继兴起来“点花山”和“对鞭”活动。

80后的民间故事简短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 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泻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 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沉说:”当时说好是一 河鹅, 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 “活”“河”同音。乡绅急忙辩解道: "大人, 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 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头鸣不是这头名”

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张生交代,今晨离家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 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卑职小名叫狗儿”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个捐班(由捐钱去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 ”捐班回答:”并无大风, 更少尘土。”问: "百姓如何? ”答:”白杏只有两棵, 红杏倒有不少。”捐班答非所问,上司恼羞成怒,大声所责:”混蛋, 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 "我不是问你梨杏, 是问你小民!”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 ”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儿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妙联怒斥大汉奸

1940年3月,投降日寇的汪精卫伪政府成立,- -小撮反动政客大献殷勤,纷纷送贺礼、贺联,闹得乌烟瘴气。送啊来的贺联中,有一副署名“灵谷老人”撰写的,上联是:“昔有盖世之德” ,下联是:“今有罕见之才”。正当一班专事拍马屁者对此联大加赞赏,汪精卫也洋洋自得时,有人在旁悄悄提醒,任才醒悟自己被骂了,却又有苦难言,奈何不得。原来此联利用谐音,巧妙地揭露了汪精卫这个无耻之徒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80后小时候的民间故事

一、《中国上古神话》

  在小学生必读40本课外书中这本《中国上古神话》发表于2013年,全书以我国历史为主线,从世界是如何开始的开始讲起,能让小孩子对我国的神话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

二、《中国民间传说》

  此本《中国民间传说》其实和上一本类型是差不多的,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多样的民间历史传说,涉及的层面非常多,用词通俗易懂,即便是小学生也可以很好的理解。

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发行于2009年,是一本很有中国特色的书籍,全书不仅能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成语,而且还能让孩子很深刻的理解中华成语文化背后的故事。

四、《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创作于很早的时候,据统计其中一共有357篇故事,所选择记叙的方式简短干练,所刻画出来的形象也是相当的鲜明生动,是万万不可错过的经典作品。

五、《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这本《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发表于2009年,其中收录了不少神话故事,有好些经典的形象几乎是无人不知,每则故事所表达的意义简单易懂,能让孩子收获不少。

六、《天方夜谭》

  在小学生必读40本课外书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这想必是不少朋友儿时候的记忆吧,不少的经典故事成就了此本书籍的经典。

七、《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德国民间非常受欢迎文学作品,其中共记录了216个小故事,每一则故事都能感受到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小学生必读的经典佳作。

八、《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书中主人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那里有大小人国等等,读起来颇有趣味性,教育意义也很深刻。

九、《吹牛男爵历险记》

  《吹牛男爵历险记》是德国一位知名作家创作的,全书以一个很新的视角描绘了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自发表后可以说是瞬间风靡于全球,是本难得的佳作。

十、《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儿童文学类书籍,主人公爱丽丝偶然的情况下进入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里,然后开启了一段神奇之旅。

小学生必读40本课外书

  1、《中国上古神话》

  2、《中国民间传说》

  3、《成语故事》

  4、《伊索寓言》

  5、《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6、《天方夜谭》

  7、《格林童话》

  8、《格列佛游记》

  9、《吹牛男爵历险记》

  10、《爱丽丝漫游奇境》

  11、《小木偶奇遇记》

  12、《爱的教育》

  13、《彼得潘》

  14、《柳林中的风声》

  15、《杜立德医生》系列

  16、《小熊温尼.普尔》

  17、《莎士比亚故事集》

  18、《鲁宾逊漂流记》

  19、《金银岛》

  20、《汤姆历险记》

  21、《清秀佳人》

  22、《长腿叔叔》

  23、《长袜子皮皮》

  24、《福尔摩斯故事集》

  25、《亚森罗蘋故事集》

  26、《环游世界八十天》

  27、《绿野仙踪》

  28、《夏绿蒂的网》

  29、《水浒传》

  30、《三国演义》

  31、《西游记》

  32、《唐诗三百首》

  33、《童诗五家》

  34、《说不完的故事》

  35、《城南旧事》

  36、《小太阳》

  37、《寄小读者》

  38、《法拉第的故事》

  39、《谢坤山的故事》

  40、《与它为伴非洲丛林三十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gztd/31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