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爱情观形成原因? 关雎体现的儒家的爱情观?
一、关雎爱情观形成原因?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1、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2、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3、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
追问 : 谢谢朋友,我觉得吧,怎么说这个题的回答应该有四点就差不多了
二、关雎体现的儒家的爱情观?
周南十一篇之首《关雎》。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篇,雎鸠又名王雎,是一种情感忠贞的水鸟。开篇明义,这是一首情诗,可以看出中国的先民对男女婚姻乃至于家庭的重视。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的开始,社会从爱情婚姻夫妻人伦开始,有了人与人的相爱才有了人类的绵延发展。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爱情、婚姻是构成人类幸福的内在要素。
《关雎》的内容简单而纯粹,一首君子对淑女苦苦追求的情诗。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形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情,雎鸠鸟情真专一,因此用关雎象征夫妇、象征男女真挚的爱情。君子对淑女爱的渴求导致了爱的升华,雎鸠尚且知道恩爱,君子要追寻的美好的淑女在哪里呢?在眼前、在梦里、在心中。求之不得有似乎峰回路转,想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情形,成为热诚、挚爱、和谐的画面,那窈窕(美好的)淑女终于成了君子的好逑(好配偶)。这是想象还是真实的,结果如何,诗人再不曾写。
孔子说:“《关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有快乐之音而不过分,虽有悲哀之情而不凄伤。)有洋洋乎盈耳之美。”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了他对情爱的态度,凡事求适度的“中和之美”,用乐观平正的情感来评价美与艺术“不淫”、“不伤”都处于温柔敦厚的中正平和的程度。
关雎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音律美,连孔子这样的音乐家都赞不绝口。而它的意境美,就从那洋洋乎盈耳的音乐美中展开,得以完美体现。
毛诗说关雎“挚而有别”在《淮南子泰祖训》里也有记载:“《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雎鸠相爱而以礼相待。用雎鸠的挚而有别,来比喻那位君子,是最贴切的,也表明谦谦君子与淑女品格的相配。
《关雎》中的单相思,又不仅仅是单恋而已,从“寤寐求之”到“求之不得”再到“钟鼓乐之”构成了一种意境,对于生命的热情与真挚,深情而自在。通过心灵与思辨追求美与自由,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诗歌与哲理联系到了一起就会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意味,无穷无尽的审美愉悦。
三、关雎蒹葭蒙爱情观是什么?
《关雎》里所谓的爱情是一种柏拉图式爱情,以思念为主,就算是思念至极也是仅以采荇菜而隐喻罢了。《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两句以眼前的荇菜隐喻了对淑女的不懈追求。
《蒹葭》所流露出的感情是至真至纯的。在封建社会礼制下的男女爱情既单纯又淳朴,往往是一回眸,一邂逅就会产生深刻爱情以致相思成疾。在《蒹葭》中尽管男主人公历经艰辛,意中人儿仍是无法企及也不言放弃,即使爱慕对象是朦胧的,有距离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也不改其爱慕之心,那是一旦认定了便执着到底,不掺任何杂质的纯洁无暇的、美的爱情。
《氓》体现的是男尊女卑的爱情观。 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
四、关雎 蒹葭 氓爱情观是什么?
1.《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两句以眼前的荇菜隐喻了对淑女的不懈追求。
《关雎》里所谓的爱情是一种柏拉图式爱情,以思念为主,就算是思念至极也是仅以采荇菜而隐喻罢了。
2.《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等都是表达了作者对伊人直接的追求,而三次的重章叠唱更是体现出了诗人“上碧落下黄泉”(引自白居易《长恨歌》)的执著追求。
所以《蒹葭》中确是以行动为主,主动去追求心爱的女子。
从《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则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礼乐制度,那个时代是十分重视礼乐的时代,所以这很自然就上升到贵族乃至国家的高度了,就不再是儿女私情,而是那个时代的人伦和道德的侧面投射。
3.《氓》对待爱情,要敢爱敢恨,要坚持原则,可以痴情,但也要理智。另外,渣人向来不分性别。现实中,渣男、渣女都存在。
五、关雎之义?
现代的解读:《关雎》是一首爱情诗
到了清末民初,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很多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便有对《诗经》的认识。
以胡适、闻一多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摒弃了“教化”、“人伦”等见解,认为《诗经》与什么政治教化、讽刺纳谏全无关系,只不过是一部古老的诗歌集而已。
那么,此时对于《关雎》的解读,便回归到了“自然”上了,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比如闻一多便曾经说过:“《关雎》本意为‘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其实就是,一个男子在河边见到了一位可爱的女子,一见钟情,便想方设法的去追求她。
六、关雎原名?
源头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所产生的305首诗歌的汇编——《诗经》,大学中文专业的课堂里讲述中国古典文学,第一课讲得就是它。《诗经》原名很通俗很明白,就叫个《诗三百》,意思是这里头收集了三百首诗。可是,后来《诗三百》成“经”了,于是情况大不相同。《诗经》之成“经”,起作用最大的当属孔子,尤其到西汉,“独尊儒术”,儒家大拿孔子做过广告的《诗三百》更是一变成“经”,即为《诗经》,且列“五经”之首。一旦成经,身份倍增。《诗经》自被奉为“经”独占文学鳌头已历二千余年矣,窃以为还将独占下去。
说了半天《诗经》,其实是为了说《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排行第一的诗。中国历来重视座次、排行、秩序,不可能不好好掂量这305首诗的排列次序,谁来做第一方队的领队。掂量的过程我们无从考察,但是,结果有目共睹,那就是《关雎》出线。按照目前的普遍理解,《关雎》是一首表达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恋情诗
七、关雎歌词?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之
窈淑女 钟鼓乐之
窈淑女 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淑女 寤寐求之
八、关雎主旨?
《关雎》是选自《诗经》的一首情诗。
主旨: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充分表现了古人们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附全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附主旨赏析
《关雎》是《诗经》中百的第一首诗,它讲的是一位“君子”思念仰度慕一位“窈窕淑女”的感情。为了她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地思念,想象着能够有机会向她表白爱意,是一首积极向上的情歌。它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九、关雎背景?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而《关雎》正是其中一篇。
十、关雎概括?
《关雎》描绘了古代男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当他追求不到心爱的女子时就心里苦恼,日日思念,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同时《关雎》也描绘了男子为了追求“淑女”的过程,男子为了追求女子,通过弹琴鼓瑟来亲近女子、取悦女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