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按表现形式分计划的类型有哪些: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
①宗旨。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目的或宗旨。这种目的或宗旨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或宗旨回答了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的问题。例如工商企业的目的是生产或销售商品和服务;大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人才等。
②目标。它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确定的某一时段活动的终极状态。目标不仅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及控制等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③策略。策略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早期决定向市场投入廉价的标准化汽车——T型车,它的经营策略是为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而采用大批量生产装配线;达到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实现零件可以互换;组织庞大的销售网等。
④政策。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以保证行动同目标一致,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在正常情况下,各级组织都有政策,从公司的重大政策、部门的主要政策,到适用于最小部门组织的小政策。制定政策有助于事先决定问题,不需要每次重复分析相同情况,从而使主管人员能够控制全局。政策必须保持一贯性和完整性。
⑤程序。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与步骤。通俗地讲,程序就是办事手续,是对所要进行的行动规定时间顺序。程序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思想的指南。因此,程序是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准确方式。例如,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所建立的程序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定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
⑥规则。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规则常常与政策和程序相混淆,应特别注意区分。规则不是程序,因为规则指导行动,而不说明时间顺序。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决策,并给管理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虽然规则有时也起指导作用,但是在运用中没有自行处理的权利。
⑦规划。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它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因此,规划工作的各个部分的彼此协调需要严格的技能及系统的思考和行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规划需要预算的支持。
⑧预算。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预算又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例如,财务收支预算,可称之为“利润计划”,或“财务收支计划”。一个预算计划可以促使上级主管对预算的现金流动、开支、收入等内容进行数字上的整理。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手段,它迫使人们制定详细的计划,又因为预算是采用数字形式,所以它使计划工作更细致、更精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