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张爱玲解读赏析?
一、金锁记张爱玲解读赏析?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对这个传奇的女子充满了好奇,带着这份好奇读完了她的一个名篇《金锁记》,以下谈谈我对该作品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这篇小说有几个出彩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1.物象的运用:月亮(六次出现)
“月亮”这一物象,是张爱玲所特别偏爱的,她的很多小说都用到了这一物象,那么月亮是凭借什么得到张爱玲的偏爱呢?月亮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最多的是代表一种思念家乡的忧伤情怀。在这里,也同样带有着悲剧、凄凉的色彩。再者,小说开篇和结尾都谈到月亮——“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首尾呼应,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延续。
2.七巧的出场效果: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这里,七巧的出场方式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另一个名著里一个人物的出场,即《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老练、圆滑的人物形象,这也暗示着这里的七巧也将有着相同的性格特征,回首再看作者对她出场的描写: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血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在这段描写里我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的小脚女人,她的尖酸刻薄的唇,她的圆滑敏锐的眼,她就这样半倚靠着门栏,整个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她以后的悲剧命运做了铺垫。
3.人性的扭曲以及金钱对人的诱惑
七巧,封建统治的牺牲者,沦为金钱的奴隶。当一个人不断失去的时候,唯一能做的是用尽全力抓住自己认为最现实的东西。对七巧来说,曾今的幸福生活不再,自己男人身体的缺陷直接导致的家庭地位低下,现实婚姻的不幸,这一切的一切摧残了七巧的身心,她的心灵变得扭曲,于是她刻薄、冷漠、嗜钱如命,她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把枷锁,金钱的枷锁。这把枷锁使得她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并且在这样一个“被吃”、“自吃”的过程中,她也学会了“吃人”,她把自己的悲剧强加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害死了媳妇,造就了下一个七巧。
4.人物悲剧形象的美学体现
我这里简要讲述悲剧的三种体现类型,一是无意识的悲剧,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二是有意识的悲剧,如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心经》;三是人性欲望扩张导致的悲剧,本片七巧对情、金钱的欲望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
张爱玲对人性的揭露,对女人的了解等等,都是张爱玲对生活的理解,读金锁记,更想读懂张爱玲。
二、金锁记中张爱玲的影子?
张爱玲的小说中,女主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金锁记》中,张爱玲更是赋予了月亮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就好像月亮就是张爱玲本身,清清淡淡挂在天上,冷眼旁观世世代代人物的命运。
它能跨越时间、地域和人物思维角度,客观冷静地观察着命运如何不停地在人们身上碾过,不幸如何在世代中传承。
三、分析张爱玲在金锁记表达的内涵?
一种变态的报复,刻骨铭心的仇恨价码。
四、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
答:1、《金锁记》的故事紧扣人物命运而展开,情节富于传奇性,同时又交织入人物心理变态发展这条线,不只是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也神话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2、小说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有时用来点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泽来算计七巧的钱的时候,七巧虽然对昔日的欢爱还有些留恋,但又看破季泽在欺骗她,她恨季泽,狠心把他骂跑了,这时候,被打翻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酸梅汤”就是七巧当时复杂心情的描写,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儿。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如文中,共六次写到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写,如何象征地烘托人物的情绪,营造作品的氛围。
3、小说的语言特有韵味。张爱玲的语言文白相济,雅俗结合,有些像《红楼梦》的笔致。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苍凉的意味。
五、张爱玲《金锁记》里关于月亮的描写原文?
原文如下: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六、张爱玲的《金锁记》主要内容是什么?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七、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 张爱玲一直孤单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可在这乱世中,她遇上了一个人,他就是胡兰成。胡兰成看到张爱玲的《封锁》,为其干练细腻的笔调所震惊,旋即又合作者不可思议的世事洞明深深共鸣,张爱玲这个名字深刻的烙刻在他的心里。1944年2月,胡兰成结束在南京的赋闲生活,回到上海。一下火车,就去找苏青要了张爱玲的地址。她去拜访,却碰了壁。只得留下地址电话,悻悻而归。
但可能张爱玲早就听说过这位才子吧,第二日张爱玲便给胡兰成打了电话,告诉他要上门拜访。23岁的张爱玲走进了胡兰成的客厅,一坐就是5个小时。可能这第一次相遇,就注定了两人的命运。张爱玲心中幻想的男子,胡兰成是符合的,这个38岁的中年男子,潇洒健谈,口若悬河,风度优雅。胡兰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张爱玲却归于沉默,只是静静的坐着,听着。
第二天,胡兰成又去回访张爱玲。两人相谈甚欢,但还是一个谈得多,一个听得多。胡兰成当晚回家后激情难耐,写了一首新诗和一封信给张爱玲,两人悻悻相惜,故颇道中张爱玲的心事。爱玲的回信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即使若张爱玲这样不寻常的女子,谈起恋爱,也与常人无异。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其实,无论是年龄、经历、观念、审美观、乃至为人处世方式,张爱玲与胡兰成都截然不同,这样的碰撞反倒是令双方格外新鲜。 胡兰成提起他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相片。她特意取出,给他在背后题了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她的爱的告白,她接纳了胡兰成的爱,这花是张爱玲全盘托付的心。
但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专情的人,这样的感情能有多久,他自己也无把握,只是现在还为她沉迷,那就仔细享受这样一份温柔。两人执手相望,不说话也有万千情愫流动,她喜滋滋地看着他,掩饰不住由衷的爱悦与羡慕,说:“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 1944年8月间,两人结了婚,是年他38岁,她23岁,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文曰: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他们虽然结了婚,然而只是一纸承诺而已,这种现实的约束对他们往往无大效力,他们各自沿着旧日的轨道延伸,互相注意着不致因自己而使对方有不情愿的改变。从此两人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生死契阔难料,唯有这一刻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可以依持的。
1944年11月,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他还是那样名士风流习性,很快又迷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也曾想过对不起爱玲,但人性的贪欲很难满足。1945年3月,胡兰成回上海,把这件事告诉张爱玲,爱玲内心伤心嫉妒,但表面仍是平静的。 胡兰成身边总少不了女人,在逃亡杭州一带时,他化名张嘉仪,与一大户人家的姨太太与夫妻名义逃到温州同居,躲过了别人的注意。张爱玲在上海,却一直挂念着生死未卜的胡兰成,从胡的一个密友哪里知道他的去向后,只身一人从上海到温州去找他。张爱玲在温州和胡兰成还有他的情人一起待了20天,临行前,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了寥寥几句伤心话:“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怀着一颗失落孤独的心,张爱玲回到上海。
1947年6月10日,胡兰成受到了张爱玲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他内心知道这是为什么。爱玲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 除了曾是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还是一个汉奸,曾为汪伪政权掌控下的《中华日报》总主笔,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1974年到台湾定居。
不过虽说如此,胡兰成确实是一个才子,文笔了得,有时间的话看看他的《山河岁月》、《今生今世》、《禅是一枝花》,也有一番收获啊。
八、张爱玲与徐志摩的故事?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没有结局的邂逅》,徐志摩把最美好的爱情碎成一瓣瓣,《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把爱情和婚姻碾成粉末,两位文学巨匠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爱情和婚姻的真实。
爱情,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得到的才是永远的遗憾和怀想,只有遗憾被作者蘸尽血泪镌刻,写到灵魂深处。
徐志摩结识16岁的林徽因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林徽因抛弃他选择门当户对的梁思成,徐志摩因错过遗恨。
38岁的胡兰成和24岁的张爱玲在文字中邂逅,胡兰成也有家室,仍为张爱玲的才华倾倒,只能许下“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文字缔约,但胡兰成风流成性,终究辜负了张爱玲,张爱玲在最痛苦的人生低谷创作完成《红玫瑰与白玫瑰》。
九、张爱玲与胡兰成故事?
张爱玲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会是胡兰成icon最后一任妻子,却不想后来会输给一个半老徐娘。面对丈夫不忠,张爱玲直接甩出30万分手费,买断icon了这段感情。为什么出轨的明明是胡兰成,张爱玲还要执意给他钱呢?
1943年,胡兰成因为政治问题入狱,人生坠入低谷。偶然间,他在杂志上读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内心大为震撼,对作者张爱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想和她叙上一叙。
于是,胡兰成出狱后便开始四处打探张爱玲的消息,终于在杂志主编苏青icon那里知道了张爱玲的家庭住址,便迫不急及待地想要登门拜访,认识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主编苏青知道胡兰成的心思后,说道:“张爱玲这个人虽然极其有才华,但她本人的脾气也是非常古怪,平时不轻易见客,还是算了吧。”
果然不出苏青所料,胡兰成第一次探访时,就吃了闭门羹,张爱玲看到生人,直接婉拒,连房门都没让胡兰成进来。
但胡兰成到底是一个久经风月的人,对付女人还是有几分手段的,只见他从门缝里塞了一张纸条,写明了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拜访原因:贸然拜访,未蒙允见,亦有傻气的高兴,留沪数日,盼能一叙。落款胡兰成拜下。
留下写张字条,胡兰成也没有过多地纠缠,便转身离开了,虽然有几分不甘,但他笃定张爱玲看到字条后,会来见自己的。
出于好奇,张爱玲打算见一见,这个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温润气息的男人。却不想正是这次相见,让生性孤傲的张爱玲坠入爱河,卑微至极,真是一眼误终生。
两人相见这年,胡兰成38岁且有家室,张爱玲23岁,年少成名,是轰动上海文坛的女作家。在交谈中,张爱玲显得很拘谨,俨然就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而胡兰成则是一个情场老手,娶了3任妻子,甜言蜜语信手拈来,哄得张爱玲团团转。
很快,胡兰成和现任妻子离婚,与张爱玲坠入爱河。
后来,日寇兵败,身为汪伪政府工作人员的汉奸胡兰成,开始了逃亡之路,在这期间,张爱玲忍受流言蜚语,冒着私通汉奸的风险,探望躲在乡下的胡兰成。
然而,张爱玲竟意外发现,胡兰成竟和好友斯颂德父亲的小妾范秀美纠缠不清。看到这一切后,张爱玲心都要碎了,乞求胡兰成与范秀美分手,胡兰成却说自己已经离不开对方了。看到胡兰成想要坐享齐人之福,张爱玲顿时感到心灰意冷。
随后,她孤身一人回到上海。眼看得不到一人心,张爱玲对胡兰成彻底失望,终于在1947年底,张爱玲下定决心分手,随着一封分手信寄过去的还有一笔30万巨款。
张爱玲之所以会大方地给胡兰成30万天价分手费,是因为在她看来,一个女人愿意花男人钱,肯定是非常信任这个男人,想要把自己全权托付给这个男人。
但是如今胡兰成已经背叛感情,早就不值得信任了,所以把胡兰成花在自己身上的每一分钱都还回去,她还是当初那个骄傲的女作家。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脾气古怪、不太愿意与人亲近的张爱玲会爱上胡兰成。翻看《张爱玲》这本书,你会从她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张爱玲的童年十分悲凉,整天遭受继母虐待,父亲也听信继母谗言,对她拳打脚踢,在这样的环境下中长大的张爱玲,内心早已千疮百孔,不敢和任何人交心。
然而胡兰成的出现,恰恰滋润了她缺爱的灵魂,面对胡兰成温润如玉的表象,张爱玲很难不心动,哪怕明知胡兰成已经出轨,还是忍不住在这段感情里沉沦。
虽然在爱情中张爱玲输得很惨,但却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宋淇icon夫妇曾向张爱玲施以援手,帮她处理书籍出版事务,张爱玲非常感激,死后把资产全部赠给他们夫妻二人。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不过是朋友间的寻常帮助罢了,真的值得托付全身家吗。对于张爱玲来说,这绝对是值得的,她从小就没有感受到过父母的呵护,长大后又面临情场失意,人生陷入低谷,所以,宋淇夫妇的雪中送炭显得尤为珍贵,也成为她灰暗人生里为数不多的救赎。
张爱玲一生颠沛流离,生活处处不如意,除了少数人懂得她的才华,几乎很少有知己,但正是这惨淡的人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如果你想重新认识一下这位生性孤傲的民国才女,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把这本人物传记带回家。
十、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文章描写了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她的悲剧不仅仅是金钱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揭示了女性自身的弱点,显示出都市女性的精神病态以及欲望的膨胀。
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有着“疯子的审慎和机智”的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
张爱玲正是通过曹七巧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写出了在长期封建统治背景下,在受奴役被压抑遭虐杀的处境中女性的麻木、愚昧以及精神畸变。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